圖文無關 資料圖,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市衛健委副主任衣承東說,初步結果顯示羥氯喹治療有效且更安全,在“上海方案”中治療性藥物列首位。
衣承東介紹,“上海方案”通過新的血液濾過、蛋白酶抑制劑應用(上海醫藥生產的注射用烏司他丁)等措施有效救治了重癥患者,上海方案在武漢前方的使用中也得到了很好的驗證。上海方案中醫治療以大承氣湯為主,使用后減少了激素應用,防止了激素應用后并發癥的發生,縮短了住院時間,促進了患者康復。上海方案中清熱宣肺的荊銀合劑,在雷神山醫院、部分方艙醫院使用中取得較好效果。3月12日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在國家衛生健康委主辦、世界衛生組織協辦的國際通報會上分享了“上海方案”。
市科委主任張全介紹,目前,上海有3個檢測產品獲批并應用于臨床。截至3月15日,累計發貨442萬人份,上海診斷試劑出口德國、日本、韓國、沙特等22個國家,數量超過8萬人份。目前,本市企業生產的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獲得歐盟CE認證。上海研制完成的多個新一代檢測產品,已進入國家審批程序;上海研制成功的新冠病毒體外轉錄RNA標準物質,有望成為行業標準“量具”。
此外,抗體新藥研發取得積極進展;通過178萬樣次化合物的篩選,得到了一批活性化合物;多路線部署推進的疫苗研發均取得良好進展,mRNA疫苗,已啟動靈長類動物毒理和藥效預實驗,預計4月中旬臨床試驗;病毒樣顆粒疫苗,小鼠免疫實驗已產生特異性抗體。
目前,全市高新技術企業復工率達到96%,進一步強化協作攻關,加快推進藥物、疫苗等重點任務研發進程,為疫情防控提供更有力科技支撐。
延伸閱讀新冠病毒變異,是否影響藥物研發及疫苗制備?專家回應
3月6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科技研發攻關最新進展情況。會上,中國科學院副秘書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周琪介紹,新冠病毒變異到現在為止有很多報道,但是在病毒的變異過程,需要更多案例,也需要更多研究來深入。目前在中國針對于病毒的變異和疫苗的研發,有統一部署。
周琪透露,目前看到的病毒的變異,并沒有影響到藥物研發和抗體的制備和疫苗的制備。目前來講所有的工作是可控,我們正在積極觀測病毒的變異程度,而且積極布局相關科研項目。
來源:北晚新視覺網綜合 新民晚報、北京日報客戶端
國家衛建委:疫苗研發不算經濟賬
3月6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科技研發攻關最新進展情況。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鄭忠偉表示,這次疫苗研發為什么能夠提前?過去所有疫苗研發過程是“串聯”的。
針對這次新冠疫情,所有參與研發單位采取了合理“并聯”,不計成本進行了研發用品的備份;同時,實驗購物機構提前備好了動物實驗模型;藥品檢驗和評審機構第一時間按照國家有關應急的法律法規規定,參與到了整個研發、檢驗和審批的環節,所以這個就實現了我們的機構原來常態下“串聯”的工作模式,變成了“并聯”的工作模式。此外科研攻關單位,不算經濟收益賬,只算人民健康賬,而且給予了專項資金的保障,還做出了未來疫苗儲備制度建設的承諾,這也是舉國體制在應急狀態下,在科技公關的一次有效實踐。
他表示,我們所有的努力都是希望能讓新冠肺炎疫苗能夠早日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