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冬季,天氣變得異常寒冷,道路運輸情況也因此更為惡劣,給卡友行車安全制造了不少隱患。筆者根據冬季特性,梳理出了卡車安全行車中最需要注意的四宗“最”,希望對卡友能夠有所警示。
最大的安全行車訣竅——“慢”
寒冷的冬季卡友面臨的是更加惡劣的外部環境,雨雪天氣路面濕滑,卡車制動距離變大,就容易出現追尾。冰雪路面下,卡車制動時車輪容易打滑側翻,亦是帶來嚴重的安全隱患。霧天阻礙卡友視線,使駕駛員不能提前采取制動措施。
最近新聞報道中,卡車側翻、追尾事故頻發,多數是緊急制動或視線受阻引發的。12月7日,云南省文山市一重型自卸貨車側翻,造成7死2傷。
同樣在12月7日,甘肅張掖一輛半掛車發生側翻事故,2人被困車中。12月8日,山東淄博市一輛裝載鋼卷的半掛車沖下路邊深溝,疑大霧天氣,司機視線受阻。
在遇到突發狀況時,網絡上有很多教科書式的操作步驟,但筆者認為,真正遇到突發狀況的時候,人的本能還是占據主導地位,即無非是緊急制動或猛打方向盤,該避免的還是無法避免。所以,路遇惡劣道路環境,一個“慢”字才是最有效的安全行車技巧。
最不經意的攔路虎——限高架
最近新聞中,關于卡車誤撞限高架的報道明顯多了不少,這也是在冬季卡友需要額外注意的事項。
在北方很多地方,下午五點半天就黑了,相比夏天晚上八點半天色才暗,足足提前了三個小時。再反過來,北方的冬天早上7點鐘天色才亮,比夏天四點半天色就放亮又晚了兩三個小時。
一早一晚,冬天的白晝比夏天短不少,卡友在走夜路時更要格外注意限高桿。
12月7日18:04分,廣東東莞一輛貨車與限高架發生碰撞,導致限高架墜落,造成2車受損1人受傷的嚴重后果。
12月5日晚上7時30分許,柳州市融安縣一輛載有片石的大貨車在卸貨升斗時,后斗不慎觸碰到上方的高壓線纜,司機被電擊,在跳車逃生時不幸被碾壓身亡。
筆者相信,以上案例如果發生在其他季節或許完全可以避免。所以,當心限高架這個攔路虎也是卡友冬季行車過程中需要額外注意的事項。
最要命的舒適性陋習——關窗開風暖
去年,開卡車的小輝輝夫婦意外窒息,讓萬千卡友悲痛揪心,悲劇的根源就是在卡車取暖過程中散發出的有害氣體。的確,冬季卡車取暖是個大問題,很多卡友為了取暖而選擇緊閉車窗,有時候就容易引發悲劇。
一是關窗取暖容易引發疲勞駕駛。緊閉門窗打開空調或柴油氣暖設備,溫度上升快,但車內空氣流通性差,格外容易讓人犯困,導致卡友判斷力下降,反應遲鈍,發生意外事故的概率會大大增加。
二是利用發動機散熱的空調取暖,或者是加裝柴油氣暖裝備的卡車,如果在停車休息時緊閉門窗,就有讓人窒息的可能性。
原理很簡單,燃燒不充分的有害氣體很可能混雜在暖風中被送進駕駛室,如果空氣不流動,有害氣體濃度不斷增加,就會讓人在睡眠中昏死過去乃至一覺不醒。
所以,冬季卡友最要命的舒適性陋習就是關窗開風暖,在停車休息時,如果開啟了取暖設備一定要給車窗留個縫,哪怕多蓋上一層被子,也不能以身試險。
最危險的路段——大橋
每年冬季也不乏卡車一頭栽進河水中被凍住的案例,危險系數極高,救援難度大。卡車在大橋上容易偏離道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那是因為冬季大橋比普通路面更容易結冰。
大橋橋面受橋墩支撐遠離地面,沒有來自地表的溫度,并且因為橋是懸空的,橋面的降溫是上下一起降。加上大橋多建在障礙物中間,處于風口位置,所以橋面溫度下降更快,容易結冰,不易溶化。
所以,卡友駕駛大貨車在路過大橋時,特別是在大橋與普通路面的結合處,一定要有意識的降低車速,如同駕車進入隧道一樣,控制好車速。待發現無異常情況時,再慢慢提速行駛。(文/卡家號:李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