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利工程中,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要嚴格按設計要求,加強對混凝土工程的這些要點質量控制。這對延長水工混凝土使用壽命,節省工程費用,實現經濟.安全.高效的工程建設管理目標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建筑物外形尺寸控制
在水利工程各項施工測量工作開始之前,應熟悉設計圖紙,了解有關規范.標準及合同文件規定的測量技術要求;選擇合理的作業方法,制定測量的實施方案,使測量誤差在控制范圍內。準確的放樣建筑物的外形尺寸,是保證工程施工達標的前提條件。
在閘壩工程的整個施工過程中,應建立專業組織或指定專人負責施工測量工作并及時準確地提供各施工階段的測量資料。對用于施工測量的儀器和量具, 要定期送交具有計量檢測資質的專業機構進行全面的檢定, 并在其檢定有效期內使用; 同時, 要求在測前或測后也應對已進行校驗的儀器.量具按規定進行自檢。
二、混凝土原材料的控制
1.水泥
水泥作為混凝土中最重要的原材料, 和水一起形成水泥漿, 起膠結作用。目前水電工程常用的水泥主要有: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礦渣硅酸鹽水泥.粉煤灰硅酸鹽水泥.中熱硅酸鹽水泥和低熱礦渣硅酸鹽水泥。當混凝土所用骨料為堿活性骨料時, 必須使用控制水泥熟料含堿量的中熱硅酸鹽水泥或低熱礦渣硅酸鹽水泥,并使混凝土中的總堿量低于規定要求。在混凝土工程開始前, 對所使用的水泥必須先進行原材料試驗.相容性試驗及按規范分批( 每200~400 t) 檢驗其標號.凝結時間和安定性。經檢驗不合格的水泥, 不能使用。
2.砂
砂作為混凝土工程中的細骨料, 按每600 t或400 m 抽取一定數量的試樣進行檢驗, 必須符合如下規定:
(1)砂料應質地堅硬.清潔.級配良好。
(2)砂的細度模數宜在2.4~ 2.8 范圍內, 且由于受實際情況的限制, 須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水泥用量。
(3)砂料中含有活性骨料時, 必須進行專門性試驗進行論證。
(4)其他技術要求應符合規定。
3.粗骨料
按照DL/ T 5144- 2001《水工混凝土施工規范》規定,碎石質量應符合下列要求:
(1)最大粒徑: 不應超過鋼筋凈間距的2/ 3.構件斷面最小邊長的1/ 4及素混凝土板厚的1/ 2; 對少筋或無筋結構, 應選用較大的粗骨料。
(2)應嚴格控制各級骨料的超.遜徑含量,以原孔篩檢驗,標準為:超徑< 5%,遜徑< 10% 。
(3)不同粒級的碎石應分開堆放, 嚴禁混雜。
4.外加劑
混凝土外加劑在混凝土中的廣泛應用, 已使其成為混凝土中必不可少的成分。混凝土外加劑的特點是能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 可調節混凝土的凝結時間.提高混凝土的強度和耐久性, 對改善新拌混凝土性能和硬化混凝土性能起著重要的作用。目前混凝土中使用的外加劑種類有: 高效減水劑.膨脹劑.速凝劑.引氣劑.木質素磺酸鹽.緩凝劑.復合外加劑等, 在選擇外加劑時, 要選用正規生產廠生產的外加劑, 并與水泥.骨料作相容性試驗, 符合要求才能選用; 外加劑在使用時, 必須嚴格按照混凝土配合比的摻量進行嚴格控制, 否則會造成混凝土不凝.裂縫或低強度等質量問題。
三、混凝土工程施工質量控制
在混凝土工程中最主要的是控制混凝土的施工質量, 其施工工藝過程包括混凝土的配料.拌制.運輸.平倉振搗.養護和保溫等。
1.混凝土的配料
保證混凝土強度的關鍵因素之一是確定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 并根據具體施工部位適當調整混凝土的水灰比及坍落度。因此, 必須對混凝土的水灰比進行較嚴格的控制。不論是設計推薦的配合比還是試驗室做出的混凝土配合比, 在混凝土工程開始施工前, 都必須進行工地現場生產性復核試驗, 以形成適合該工程所需的混凝土配合比。
2.混凝土的拌制
目前,一般工程項目混凝土的拌制常采用自動拌和方式, 混凝土的拌和質量控制主要是對自動控制拌和站的計時系統按時進行校核和厘定。
在水工混凝土規范中規定: 混凝土拌和站的計量器具應定期( 每月不少于1 次) 檢驗校正; 在混凝土拌和生產中應隨時對各種原材料的配料稱量系統進行檢查并作好記錄, 一般每8 h不應少于2 次檢查。在以往的工程施工中, 由于對拌和站計量系統校驗不及時出現混凝土質量不合格事故的事例也時有發生, 因此應對混凝土的拌制全過程進行嚴格監控。
3.混凝土的運輸
由于一般閘壩工程施工線路較長, 因此拌和站的設置距工作面較遠。為提高施工效率, 施工中往往采用自卸汽車進行混凝土的場內運輸, 但此種運輸方式必須嚴格控制混凝土裝料的厚度≥40 cm, 特別在高溫或低溫條件下, 混凝土運輸機具需設置遮蓋或保溫設施。
4.混凝土的澆筑
在水利工程中, 尤其是在閘壩工程中, 混凝土的分倉分塊是按閘室和閘墩進行的, 混凝土的鋪料要求為:
(1)將來料均勻平鋪成30~ 50 cm厚。
(2)平倉時要分散過度集中的大骨料。振搗是影響混凝土澆筑質量的重要工序, 振搗時要避免漏振和欠振。振搗時將振搗棒( 組) 快速插入至下層混凝土表面, 振至混凝土不繼續下沉且表面明顯返漿無大氣泡排出時, 將振搗棒勻速緩慢提出混凝土, 避免形成棒孔。
5.混凝土的養護
澆筑后的混凝土表面需用水進行養護, 養護范圍包括澆筑塊的頂面及側面。頂面養護從混凝土完全初凝后開始, 由人工進行頻繁灑水使混凝土表面保持濕潤, 尤其是高溫天氣條件下要求不間斷灑水; 側面混凝土在拆模后開始養護。除被上一層混凝土覆蓋外, 混凝土表面養護要求在28 d齡期內連續進行, 以防止混凝土產生干縮裂縫。
四、混凝土的強度檢驗
(1)通過混凝土拌和站出機口取樣形成標準試件并按標準天數進行養護后, 測定其彈模.抗壓.抗拉.抗折強度以及抗滲等指標, 評定其是否滿足設計要求。機口取樣只能反映混凝土出機前各個施工環節的控制水平, 不足之處是不能反映混凝土出機后一系列施工操作, 包括運輸.澆筑.振搗和養護所引起的質量差異。
(2)根據工程項目的具體情況, 由業主.監理.設計.施工等單位確定對已澆筑的混凝土的質量.強度.均勻性等的檢驗方法( 通過鉆孔取芯.壓水試驗或無損檢測等) , 其目的: ①評定結構物中混凝土的質量; ②作為工程驗收的依據。
五、混凝土缺陷處理與質量檢查
對混凝土表面缺陷檢查與修補表面缺陷是指對混凝土表面結垢.斑點.蜂窩.麻面以及不平整的部位進行例行的檢查和缺陷修整, 主要檢查范圍包括建筑物表面.溢流面等。對檢查出的缺陷部位要擬定修復方法及確定修復材料, 經修復后的混凝土要保持正常養護, 完成修復的部位經檢查應無干縮裂縫和空洞鼓聲.外觀顏色與周圍混凝土要保持一致。
參考文獻:
[1]呂彥,孫啟儒,任文娟.試述在水利施工中對混凝土工程質量控制要點[J].農業科技與信息,2008(2):31-32.
[2]李麗,苗莉.淺述在水利施工中對混凝土工程質量控制要點[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36):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