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溫或在高氣溫合并高氣溫或在強烈輻射條件下進行生產勞動稱為高溫作業。在高溫環境下,人的生理功能,尤其是體溫調節、水鹽代謝、血液循環等功能都會出現異常改變,如大量出汗,心血管負擔加重等。若高溫超過人體的耐受力,輕則降低工作效率,重則引起中暑,所以做好高溫工作者的夏季保健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飲水量
以補償大量出汗所丟失的水分
飲食調節
在飲食上要注意平衡,不要偏食。要適當限制含鈣、含草酸的食物及動物蛋白與精制糖的攝入量。
水鹽補充
由于在高溫環境下作業,人體大量出汗,造成體內水分和鉀、鈉等丟失;可引起水鹽代謝紊亂,所以只有通過供給足夠的含鹽飲料,才能補償水和鹽分的丟失。補充水鹽量的多少要取決于出汗量和食物中的含鹽量。一般每日供水量3.5升,鹽20g左右,如三餐膳食已供給12-15g的鹽,則飲料中只而補充8-10g鹽,這些食鹽可配成0.2-0.3%的鹽開水,含鹽汽水、鹽茶水能補充。茶葉中的鞣酸能促進唾液分泌,解渴效果更好。 需要注意的是飲水量太多對身體不利,它可增加人體心臟、胃腸道和腎臟負擔,甚至引起水中毒。飲水時不可快飲暴飲,要少量多次,每次飲水量最好為150-200ml,水溫以15-20℃為宜,大量出汗后暴飲淡水可能會引起胃痙攣。
食物供給
1、蛋白質:由于高溫環境下作業,機體過熱,蛋白質分解代謝增強而造成負氮平衡。故食物應補充優質蛋白質(占總熱量的14%,可吃瘦肉、雞蛋、牛奶和豆制品)。
2、礦物質:人體大量出汗不僅造成水和鈉的丟失,同時也造成鈣、鎂、鉀等的丟失。當人體缺鉀致紅細胞內含鉀量降低時,在高溫環境下,易發生中耕暑。所以食物中應注意多種礦物質補充,可多吃含鉀豐富的豆類、水果蔬菜和含鈣鎂豐富的雞蛋、蝦皮、牛奶等。
3、維生素:大量出汗可引起水溶性維生素的丟失。若人體每日出汗5升,則可流失維生素C50mg,維生素B1O.7g,所以應多吃水果和蔬菜。
防護措施
1、加強醫療預防工作。對高溫作業病人,應進行就業前和人暑前體格檢查。凡有心血管系統器質性疾病,持續性高血壓、潰瘍病。活動性肺結核以及肝、腎、內分泌疾病等,均不宜從事高溫作業。
2、改善防護設施。合理設計和改革工藝流程,盡量減少工人接觸高溫的機會,采取熱絕緣、熱屏擋措施可防止熱輻射,保持工作環境通風,可防止對流熱,也能創造良好的氣象條件。
3、加強個人防護。工作服應以耐熱、通氣性能良好、導熱系數小的織物制成,宜寬大,便于操作。防止熱輻射,用鉛反射防熱服較白帆布服為優,還應配抓防熱面罩、帽、鞋、護腿等個人防護品,特殊情況下可穿冷風衣。
4、調整休息制度。根據生產特點和具體情況,適當調整夏季高溫作業勞動休息制度,盡可能縮短勞動持續時間。此外,還要布置好工間休息地點。并保證高溫作業人員有充足的睡眠。
高溫工作你有哪些權益
患心臟病等不能從事高溫作業,《職業健康監護管理辦法》規定,用人單位不得安排有職業禁忌的勞動者從事所禁忌的作業。患有心血管疾病,例如心臟病、高血壓等、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的勞動者不能從事高溫工作。 氣溫高于37℃要采取防暑措施,《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規定:當勞動者作業地點氣溫高于37℃時,企業應采取局部降溫和綜合防暑措施。 職業性中暑可視為工傷,《工傷保險條例》規定,職工如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因中暑而死亡或于48小時內搶救無效死亡的,也將視同工傷而獲得相應的保險賠償。 防暑降溫費不計入最低工資,職工在高溫等特殊環境中工作領取的津貼,加班費,養老、醫療、失業社會保障金和住房公積金等收入不得列入最低工資中。
以上為華一專汽提醒經常在高溫條件下工作的人,更應該注意事項有那些的具體事項。本文參考:北京晨報